提起胡應順的名字,在防災科技學院無人不曉,就是在全國地震防災減災領域也赫赫有名。1997年他畢業於防災科技學院地球物理專業,當年23歲的他,伴著青春與夢想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雪域高原,走向了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地震台,一干就是近20個春秋,他與我國地震防災減災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99年西藏自治區在那曲建成了全國海拔最高的高原地震台,填補了藏北地區30多萬平方公里無地震監測的空白。胡應順作為新一屆年輕地震科技工作者自願到生活條件艱苦、空氣稀薄的那曲高原,成為了全國第一位在4600米高原台站工作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建臺之初,他獨自一人到那曲做前期安裝準備工作,沒有取暖設施,就用牛糞解決燃眉之急。無論在零下30攝氏度的野外檢查線路,還是在零下10多攝氏度的室內檢查儀器故障,對人的生存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據學院領導講,胡應順是防災科技學院數以萬計的學子中優秀的代表之一。西藏作為世界最高的地方,屬於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空氣稀薄,工作環境十分艱苦,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 空氣含氧量只有零海拔地區的55%。而地震台網又恰恰設在遠離人煙、不適宜居住的地方,工作條件、自然環境可想而知。一個年輕人遠離城市的喧囂,默默無聞,耐住孤獨與寂寞,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長年堅守在雪域高原,為我國的地震科研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監測資料,譜寫了防災科技學院優秀學子無悔的青春贊歌。
  事實也正像學院領導講的那樣,我們也從胡應順的先進事跡中感受到了他的無悔選擇。特別是當一組組科研數據傳向祖國的四面八方,他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更加堅定了他扎根高原的決心與信念。一次,他回到母校與同學們座談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青春理想是什麼?青春和理想就是剛毅的堅守、是淡定的希望、是時代的召喚、是無悔的選擇。胡應順發自內心的話語,代表了許多防災科技學院莘莘學子的心聲。
  那麼,防災科技學院是怎樣培養優秀學子的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這就是學院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務,是防災科技學院打造特色品牌的核心基礎。這一特色歸納為“五大特色”:
  特色之一: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長期以來,防災科技學院主動適應防震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強化特色優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人才培養中,這所學院以優化防災減災專業群建設為重點,以品牌專業建設為核心,調整本科專業結構;建立本科專業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持續開展專業調研論證和跟蹤評價,實施分層、分類管理;以“優化課程體系、優化教學過程、優化評價方式”為重點實施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把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定位;從而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特色之二: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在這一領域,防災科技學院,不斷加強對防災減災專業群的研究與建設,鞏固提高優勢學科,大力發展應用學科和交叉學科;做到協調學科關係,凝煉學科方向,明確各學科定位,促進相關學科間的相互支撐和融合。為培養優質人才,學院採取吸收引進、培養提高和院所合作相結合的措施,逐步優化學科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和學緣結構,創建一支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德才兼備的科研隊伍。特別是扎實推進院級重點學科發展計劃,實施“院級重點建設”、“院級重點發展”、“系級重點建設”三層次學科發展,全面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從而實現了人才培養的高效化。
  特色之三:以人才強校為方略,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加大師資培養和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扎實推進“281”人才工程;這是學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學院按照“用好現有人才,培養未來人才,引進急需人才”的基本思路,通過搭建科研平臺、參加高級研修班、到國內外訪學、到博士後工作站專題研究等方式,著力培養具有學術影響力的高水平教師。同時,還進一步加大高水平領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強以專業帶頭人、重點課程負責人、“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中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為防災減災事業的發展和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搭建了平臺。
  特色之四: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實現學校發展的現代化。目前,學校已經建成南北兩大校區,形成了擁有8000多名大學生的精緻大學。學院的發展策略是:不一味追求學生數量,而是追求人才培養質量,在特色、內涵上實現新的發展。為實現人才培養的現代化,學院把重點放在北校區、實驗室、實習基地、圖書館、校園網等教學設施上,重點打造防災技術與地震工程實驗樓、北校區3#學生公寓樓、基礎教學樓、防災減災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地震觀測教學實習和科研試驗基地、防災減災教育綜合樓、國家地震檔案博物館等“八大工程”建設,為全面培養現代化的專業人才提供廣闊的舞臺。
  特色之五:堅持育人為本的宗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院以“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為目標,全面構建一支以人為本、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學生工作隊伍,強化管理、教育和服務的成效,實現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同時,學院還不斷深化心理咨詢服務、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服務和困難學生資助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尤其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觀和世界觀,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防災科技學院的科學發展和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四十春秋育人路,一曲桃李爭艷歌。防災科技學院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基礎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已為地震系統和社會培養了近4萬名畢業生,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勇於擔當、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多人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及全國和省級勞動模範稱號,地震系統70%的地震監測一線人員,80%的地震台(站)長畢業於學院,學院因此被譽為“地震系統的黃埔軍校”,在我國防震減災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所學院緣何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緣何培養出那麼多的優秀專業人才?對此,學院領導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用先進的思想去引領、用一片真情去培育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學子;用豐富的智慧去開發、用深厚的文化去熏陶一個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心靈;用先進的理念去塑造、用辛勤的勞動去澆灌一個個未來的參天大樹,讓每一名學子都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就是防災科技學院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的根本所在……
  (宏火 海霞)  (原標題:用青春堅守在生命的高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fxpe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